音楽、絵(写真)日記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身為現代的網路使用者,應該大部分都有能力過濾第一級的錯誤訊息,因此我對這種事情,老實說並沒有太大的研究,因為我看到那些東西,我就直覺性的把他濾掉了。像是之前MSN的釣魚網頁,對我來說我可以很直覺的識破她的問題,所以也從來沒想過這些東西帶來的危害性,直到身邊有朋友被釣到之後向我求助,說真的,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
久而久之我才發現,其實一個網路的破壞者很清楚這樣的戰術-就如同越戰一樣,我打斷一個士兵的腿,就得要有兩個有戰鬥力的士兵來扶他出去-因此我不用花太多的心思直接去跟有防衛能力的人作戰,而直接從一般容易疏忽的大眾下手,就可以最快速的達到破壞的極大影響範圍,仔細想想這也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想法,只不過這種方法真是要人命。而最大的重點是,這些人的防衛能力可能難以-甚至不可能被建立,因此總得有人花下大量的時間,來幫他們做重複的工作,並不斷告訴他們這些必須要小心的事情。
當然,如果事情這麼容易就被解決的話,那就不叫自由的資本主義世界了。
上面的照片是在一家餐廳中的擺設,我很喜歡這種透過方格向外看的感覺,所以就很認真的把她拍了下來,只可惜只有這張比較好看。
沒拍食物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不好吃。
PR
最近又重新開始玩我可愛的Tonelab了,這次經過仔細的閱讀了說明書之後,總算解決了一些之前一直很困擾我的問題,包括聲音太悶啦、Drive跟音量控制不均勻等等的狀況,也適度的增加一些包括 noise suppressor 跟 compressor 的應用,最近玩玩才發現用綜效真的有不少好處,當然箱子的重量也多少增加了一些,不過在切換上真的少了很多痛苦。
最近則是在測試內附的 Tube OD (模擬 TS-808) 跟 TS-9 推出來的效果差別,如果推出來的聲音差不多的話,那麼第一個Pedal就可以拿來做更多的用途了,要不然把 boost 跟 wah 設計在同一個旋鈕實在有點可惜。提到這,前段時間才知道原來 Boutique 這個 boost 是去模擬 Klon Centaur 的 clean boost,當時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怎麼試都只有這兩顆 boost 用起來特別的有味道,害我突然對人頭馬起了相當大的興趣,未來如果買 head 的話,應該會想辦法弄顆來試試看。
最近,又開始下雨了呢。
我對活在這樣的台灣感到遺憾。
最近吵的最兇的事情,大概就是要不要拆掉中正紀念堂前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字。如果從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來看,對於一個這樣子的古蹟,他應該是基於保護且協商的過程,用社會利益最大的方式來完成這些爭執,之後再由各個面向去評估它拆、或是不拆所帶來的意義或是價值。很可笑的是,用如此武斷且短促的方式來處裡一個古蹟,讓我深深對於台灣的民主感到失望。
另外教育部長甚至直指「自由民主是普世的價值,現在還有一小部分人頭腦還轉不過來,竟會為清末太監李蓮英墳前對聯上的「大中至正」維護,應該醒醒吧!」,先不管他為什麼會穿鑿附會到李蓮英墳前題字的這件事情,「一小部分人頭腦轉不過來」這句話就直接的點明了這位部長對於民主的認知還停留在多數暴力,而且就算要多數暴力,也應該讓我們看到它們適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他所謂的多數民主。更何況,真的是一小部分人嗎?他做了什麼樣的統計,做了什麼樣的投票知道是小部分人?而且將對於反對拆除的人更一般論的歸類為保護那塊政治意義,而不是對於古蹟保存的意義,這些的發言,不得不令人懷疑他是否真的有一顆科學且民主的頭腦。而教育部長直接由中央下令指定古蹟及開放空間做部分拆除及區域封閉這件事情,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這些更名(包括從一年多前一連串的正名運動),所花費的公帑與造成的社會對立,如果只是為了換取所謂台灣主體意識或是選票,那他的代價也太大了。
中正國際機場更名成台湾桃園國際機場花的數億元,造成的反彈與不必要的麻煩,似乎完全沒有帶給政府一點點的警惕。正名絕對是可以做的,但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有什麼樣的規劃、拉什麼樣的時程、花多少的經費,這些都應該是公開且讓產官學界公評的,不過這些牽涉到千萬、甚至上億的決策,不斷不斷的被用輕忽的態度去執行,讓我對台灣的公共建設等的發展,感到極度的憂心。
我一直認為民主社會中,政治人物對於公共事務,應該要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並且秉持中立的態度,以社會最佳化的前提下,再去討論有利於政黨或是個人的層面。但是台灣後者總是遠遠凌駕於前者,讓有機會成為較佳解的事情,不斷的不斷的淪為表面性的鬥爭而得到不良的結果,人雖然多少是有私心,但既然成為政治人物,就應該要有政治的道德觀念。但政治的道德觀在台灣,顯然只是一個非必要的限制。
台灣政治的二分化、對立與抗爭,不斷的在拖累台灣向前走的速度。除了難過,實際能夠真正去做事情其實也非常有限,因為那個牽向刻意鬥爭的離心力大的令人心寒,看到一些針對我們這類不願意投入政治現實的人們所提出的批評,我認為我們並不是怕事或是過於消極,只是看到這樣的不理性,真的讓我們恐懼於捥起袖子去扭轉這股惡潮。
最後,我對活在這樣的台灣感到遺憾。
最近吵的最兇的事情,大概就是要不要拆掉中正紀念堂前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字。如果從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來看,對於一個這樣子的古蹟,他應該是基於保護且協商的過程,用社會利益最大的方式來完成這些爭執,之後再由各個面向去評估它拆、或是不拆所帶來的意義或是價值。很可笑的是,用如此武斷且短促的方式來處裡一個古蹟,讓我深深對於台灣的民主感到失望。
另外教育部長甚至直指「自由民主是普世的價值,現在還有一小部分人頭腦還轉不過來,竟會為清末太監李蓮英墳前對聯上的「大中至正」維護,應該醒醒吧!」,先不管他為什麼會穿鑿附會到李蓮英墳前題字的這件事情,「一小部分人頭腦轉不過來」這句話就直接的點明了這位部長對於民主的認知還停留在多數暴力,而且就算要多數暴力,也應該讓我們看到它們適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他所謂的多數民主。更何況,真的是一小部分人嗎?他做了什麼樣的統計,做了什麼樣的投票知道是小部分人?而且將對於反對拆除的人更一般論的歸類為保護那塊政治意義,而不是對於古蹟保存的意義,這些的發言,不得不令人懷疑他是否真的有一顆科學且民主的頭腦。而教育部長直接由中央下令指定古蹟及開放空間做部分拆除及區域封閉這件事情,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這些更名(包括從一年多前一連串的正名運動),所花費的公帑與造成的社會對立,如果只是為了換取所謂台灣主體意識或是選票,那他的代價也太大了。
中正國際機場更名成台湾桃園國際機場花的數億元,造成的反彈與不必要的麻煩,似乎完全沒有帶給政府一點點的警惕。正名絕對是可以做的,但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有什麼樣的規劃、拉什麼樣的時程、花多少的經費,這些都應該是公開且讓產官學界公評的,不過這些牽涉到千萬、甚至上億的決策,不斷不斷的被用輕忽的態度去執行,讓我對台灣的公共建設等的發展,感到極度的憂心。
我一直認為民主社會中,政治人物對於公共事務,應該要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並且秉持中立的態度,以社會最佳化的前提下,再去討論有利於政黨或是個人的層面。但是台灣後者總是遠遠凌駕於前者,讓有機會成為較佳解的事情,不斷的不斷的淪為表面性的鬥爭而得到不良的結果,人雖然多少是有私心,但既然成為政治人物,就應該要有政治的道德觀念。但政治的道德觀在台灣,顯然只是一個非必要的限制。
台灣政治的二分化、對立與抗爭,不斷的在拖累台灣向前走的速度。除了難過,實際能夠真正去做事情其實也非常有限,因為那個牽向刻意鬥爭的離心力大的令人心寒,看到一些針對我們這類不願意投入政治現實的人們所提出的批評,我認為我們並不是怕事或是過於消極,只是看到這樣的不理性,真的讓我們恐懼於捥起袖子去扭轉這股惡潮。
最後,我對活在這樣的台灣感到遺憾。
開始工作之後,才慢慢的了解為什麼目前台灣有所謂徒有高學歷,卻沒有工作的奇怪現象。
我一直有種感覺,就是這個世界上其實一直建構在前一代的威權體制下,直到前段時間也有朋友提出跟我類似的想法,才知道好像這個狀況其實在社會學(或是其他?)裡是被激烈的討論著,不過這牽涉的範圍太廣泛,我的認知也不見得正確,所以只拿出我強烈感受的部份來說說。簡單想像一個狀況,就是從小到大應該不只一次的聽到長輩說著:「想當年還沒有OOOO的時候,我們要OOOO,都是OOOO,哪像你們這麼幸福,有OOOO可以用!」,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時代在改變了,所以他們只會記得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來解決事情,結果已經有更好的方法來減少一些勞力或時間的浪費,卻又要求你把省下來的時間回去做更多的勞力浪費,結果到最後就會把那些想用新方法來解決事情的人,碰了一鼻子的灰。
所以很多人在說,想當年我們是花了多少的時間,跟人家在哪邊學那些技術什麼的,就變成也要求你花這麼多時間去做這些事情,但是卻又要你花時間去看新的技術來改善或減少開發的時間,結果新技術的時間省下來了,那些時間卻只成為跟客戶競價的籌碼。換句話說,工程師們還是什麼好處都沒嚐到,而且正經歷著無論是深度或廣度都大幅增加的的工作狀況,到最後,有著想要改變的人們,不少選擇離開,但又因為環境因素,讓一些離開的人短期間內找不到更適合的工作而被閒置。結果短視近利的公司們,決定繼續壓榨還留在公司的可憐蟲們,然後讓狀況越來越差。整體而言,似乎台灣不少軟體公司正經歷著類似的問題,但是目前看起來還能維持下去的公司決定繼續沉溺,幾乎不能維持下去的,就硬撐到看什麼時候會有藍海奇蹟可以出現。最後不斷的磨損員工的工作壽命,主管們還是只會坐在後面玩新接龍,看著E-mail發呆,作著了無新意且無濟於事的報表。
簡單來說,當你拿起打火機想抽根菸的時候,卻有個西裝鼻挺的人走過來跟你說:「幸福的小子,想當年我們要鑽上10分鐘的火,才能生起一個火苗!」的時候,你的拳頭常常會蠢蠢欲動。
By the way, 最近的摩斯厚燒醬味牛肉堡(チリバーガー)蠻好吃的,我喜歡她的肉醬。
前段時間在網路上瀏覽文章時,意外的看到一篇blog
文中提到之前受到非常熱烈討論的M型社會問題
雖然裡面的觀點我很欣賞,不過其實這根本不會讓我想要拿出來特別討論一番
因為我不算經濟領域的專門,對M型社會的認知也有限
不過正巧昨天我們陳總統說了一句有趣的話
↓(yahoo新聞,安全連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8/5/nuli.html
正好讓我聯想到M型社會這件事情
我看到有些人說,目前台灣有許多中產階級,或是經濟能力不是非常強的人
卻也想過高產階級的優渥生活,換句話說是這些人的心態,讓社會呈現M型
不過我在想,就以台灣來說的話,其實這些人-我有點類似這種狀況-其實是有點無奈的
來說說食物吧,其實台灣的食物整體而言,算是物美價廉的
但是整體而言,僅限於一些平價的"當地食物"
什麼意思呢? 讓我來舉日本的居食屋「和民」來說好了
當你比較過台灣與日本的平均所得跟他餐點的單價之後,你就會開始懷疑
老天,我有賺這麼多錢嗎? 為什麼我們的物價看起來如此的貴?
舉凡進口的車類、電器用品、食物、等等,3C商品算好的了,在台灣的價格幾乎都高的扭曲
換句話說,並不是市井小民們喜歡買著一杯接近100元的咖啡
而是那杯咖啡究竟為什麼到了台灣之後,會變成了接近100元的這種不合理價格
大力推崇自由經濟市場的台灣,這幾年國內薪水成長微幅 (平均)
但是物價倒是提升不少,再加上人類的慾望本來就是會成長的
所以在這種趨勢下,緩慢步向M型社會,似乎好像也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倒是我覺得,這種趨勢,也不是能夠說從自己做起就做得到的
所以大家開始更努力賺錢,然後,台灣的工時就變成四小龍中最長的了
要跟M的另一個頂峰的人打交道?
摸摸鼻子打拼,要不然就期待下輩子生在好一點的家庭吧
文中提到之前受到非常熱烈討論的M型社會問題
雖然裡面的觀點我很欣賞,不過其實這根本不會讓我想要拿出來特別討論一番
因為我不算經濟領域的專門,對M型社會的認知也有限
不過正巧昨天我們陳總統說了一句有趣的話
↓(yahoo新聞,安全連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8/5/nuli.html
正好讓我聯想到M型社會這件事情
我看到有些人說,目前台灣有許多中產階級,或是經濟能力不是非常強的人
卻也想過高產階級的優渥生活,換句話說是這些人的心態,讓社會呈現M型
不過我在想,就以台灣來說的話,其實這些人-我有點類似這種狀況-其實是有點無奈的
來說說食物吧,其實台灣的食物整體而言,算是物美價廉的
但是整體而言,僅限於一些平價的"當地食物"
什麼意思呢? 讓我來舉日本的居食屋「和民」來說好了
當你比較過台灣與日本的平均所得跟他餐點的單價之後,你就會開始懷疑
老天,我有賺這麼多錢嗎? 為什麼我們的物價看起來如此的貴?
舉凡進口的車類、電器用品、食物、等等,3C商品算好的了,在台灣的價格幾乎都高的扭曲
換句話說,並不是市井小民們喜歡買著一杯接近100元的咖啡
而是那杯咖啡究竟為什麼到了台灣之後,會變成了接近100元的這種不合理價格
大力推崇自由經濟市場的台灣,這幾年國內薪水成長微幅 (平均)
但是物價倒是提升不少,再加上人類的慾望本來就是會成長的
所以在這種趨勢下,緩慢步向M型社會,似乎好像也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倒是我覺得,這種趨勢,也不是能夠說從自己做起就做得到的
所以大家開始更努力賺錢,然後,台灣的工時就變成四小龍中最長的了
要跟M的另一個頂峰的人打交道?
摸摸鼻子打拼,要不然就期待下輩子生在好一點的家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