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音楽、絵(写真)日記
<< 10  2025/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 >>


2025/11/18 (Tue)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2008/06/22 (Sun)                  瘦子的揮棒策略 (batting mechanism)
      這篇文章是我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揮棒折磨(身心靈)之後,歸納出的一整套對於BMI偏低的的人,究竟要怎麼樣可以打出一個average的成績的方式。其實整體而言如果不是因為某些原因改打左打,那或許我永遠無法做出這類的結論吧 (笑)

      首先適用這篇文章的人,整體而言有幾個前提:
  1. 在短期內,或是一定的時間內,你無法將BMI(18以下)做有效的提升,如果只是沒在練,那你大可不必參考這篇文章,多做點重訓比較有意義。
  2. 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少許的姿勢改變來快速的改變自己的contact,但整體而言這不是最正確的,請記住。
  3. 每天能夠揮至少50~100下棒來讓肌肉作些記憶。
  4. 這篇文章是讓你從一個below-average變成average或是above average hitter,請不要認為他是讓你成為強打者的方法。

      如果以上都OK,那我們進入下一步


      我是一個BMI大約14的人,當然我的揮棒速度不算非常快,但是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有限的肌耐力下,極大化你的contact跟power。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跟一般average身材的打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1. 揮棒速度較慢
  2. 球的對抗性較低
  3. 揮即時由於反作用力造成的穩定性較低
  4. 完整揮棒後,由於力量的延伸較少,使的擊球軌跡很平凡
  5. 力量造成的球滯空時間較短
      以上,基本上是一個體型單薄的擊球者較容易遇到的課題,我們來慢慢的分析這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可以彌補的方法。

      先從揮棒姿勢來說,目前揮擊的主流分traditional跟rotational 兩種,在台灣老一輩的,基本上教的都是traditional的揮擊方式,跟rotational最大的差別在於contact的瞬間,前者會很強調要你把兩手打直,然後把球掃出去,但是後者主要強調轉腰時的力量轉移,上臂主要提供與球力量對抗之用。對於身材較單薄的你我來說,traditional的揮擊方式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瘦的人,通常上下手臂會比較細,換句話說在把手打直的那個瞬間,與球的對抗性不夠(剛剛提到的第2點),導致擊完球的延伸,容易因為作用力而被分散。白話來說,你會有種感覺,就是擊中球之後球的力量被分散了,而且力量會有點隨機分佈的形成鳥飛。再者,因為對抗性的不足,造成難以接著將施力後的手臂作最後力量的延伸,而導致擊出球的飛行軌跡很平凡而容易處理。有些人會利用這個特性讓球剛好越過內野手頭上形成短程的一壘安打,大部分的球員也是這麼做,但實際上這樣很不爽,而且你明明就還有很多力量可以用,那為何只甘願打短程安打呢?所以我們來談談rotational batting。

      在一些rotational batting的教學中(link) ,常有很多教練提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power",而提供更多的power這件事情其實是很弔詭的,因為你實際上只是去改變你的揮棒機制(mechanism),而沒有實際上提供你肌肉的強度(toughness),所以你必須先去了解rotational batting為什麼可以提供你這些對抗力,在這邊我不贅言,當然重點是我不想贅言,因為這種東西不自己去了解是沒有意義的,我只提供你選擇種種機制的優點:

  1. 減少手臂的負擔,並保留右手關節的自由度,減少可能的傷害
  2. 轉腰的力道會比用手臂揮擊的力道大 (在手臂的肌肉比較少的前提下)
  3. 減少背肌需要的強度
  4. 避免過度的施力造成的不穩定

      簡單來說,選擇這種揮擊機制的原因主要建構在減少單一部位的肌肉強度需求,平均分攤各個部位的力量(減少手臂->增加腰部),減少過度施力而造成的揮棒動作不穩定,並且降低出棒的時間,最後減少肌肉強度不足而容易造成的運動傷害。至於彈道的高低,則從過去擊球後手腕的運用,平均分散到擊球的位置跟轉腰的仰角,而減少手腕的負擔。

      在實際使用rotational batting之後,你可以明顯發現擊球的力道變強了,而且揮擊之後的球路變的比較帶有尾勁。至於穩定度的部份,還未熟悉時比較不容易擊中球心,但成功的達到肌肉記憶後,會因為較為輕鬆而反而比過去的傳統機制來的穩定,當然,這是針對手臂力量比較不足的你我而言。但是缺點也不是沒有的,由於身體旋轉擊球的特性,你必須更精準的去計算擊球的時機,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容易擊成飛球等等,但是這些基本上可以用訓練來彌補。講難聽點,就是因為你的肌肉訓練不起來,所以山不轉路轉,改成訓練你的集中度跟肌肉記憶。只要你能夠慢慢的抓到擊球平面後,球的距離自然會越來越拉長,但請千萬切記,不要一味的把球打高,rotational batting所提供的飛球滯空時間,是讓你飛越外野手頭上的(我相信當你站上打擊區的時候,外野手會看到你的身材而習慣性的往前走三步,這是你比強打者要有的優勢),而不是讓你把球扛出全壘打牆,當然哪天你可以的話,那我也不反對,但到那天,或許這篇文章就對你來說沒有意義了。

      總結揮棒的機制部分,你是要讓守備員誤判你的擊球力道,那麼你就是個成功的打者了。當下一次打席時,所有野手站在一般的守備位置時,那你就是個average hitter,當然,你也不必為了自己單薄的身材而擔心了。

PR
// この記事にコメントする //
お名前:
タイトル:
文字色:
メールアドレス:
URL:
コメント:
パスワード:   Vodafone絵文字 i-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
無題
哇~~~~~~
康球評!!!
aber 2008/06/23(Mon)00:16:42 編集
Re:無題
唉...當球評搞不好比較賺
【2008/06/26 16:55】
// この記事へのトラックバック //
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プロフィール
HN:
ミナモト
HP:
カレンダー & 時計

10 2025/11 12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友達
最新コメント
[06/11 aber]
[07/24 aber]
[04/21 aber]
[03/06 aber]
[01/02 aber]
最新記事
バーコード
ブログ内検索

アプリー
Counter:
ただいま:
管理者のリンク

Designed by TKTK
PHOTO by *05 free photo

忍者ブログ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