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楽、絵(写真)日記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開始工作之後,才慢慢的了解為什麼目前台灣有所謂徒有高學歷,卻沒有工作的奇怪現象。
我一直有種感覺,就是這個世界上其實一直建構在前一代的威權體制下,直到前段時間也有朋友提出跟我類似的想法,才知道好像這個狀況其實在社會學(或是其他?)裡是被激烈的討論著,不過這牽涉的範圍太廣泛,我的認知也不見得正確,所以只拿出我強烈感受的部份來說說。簡單想像一個狀況,就是從小到大應該不只一次的聽到長輩說著:「想當年還沒有OOOO的時候,我們要OOOO,都是OOOO,哪像你們這麼幸福,有OOOO可以用!」,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因為時代在改變了,所以他們只會記得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來解決事情,結果已經有更好的方法來減少一些勞力或時間的浪費,卻又要求你把省下來的時間回去做更多的勞力浪費,結果到最後就會把那些想用新方法來解決事情的人,碰了一鼻子的灰。
所以很多人在說,想當年我們是花了多少的時間,跟人家在哪邊學那些技術什麼的,就變成也要求你花這麼多時間去做這些事情,但是卻又要你花時間去看新的技術來改善或減少開發的時間,結果新技術的時間省下來了,那些時間卻只成為跟客戶競價的籌碼。換句話說,工程師們還是什麼好處都沒嚐到,而且正經歷著無論是深度或廣度都大幅增加的的工作狀況,到最後,有著想要改變的人們,不少選擇離開,但又因為環境因素,讓一些離開的人短期間內找不到更適合的工作而被閒置。結果短視近利的公司們,決定繼續壓榨還留在公司的可憐蟲們,然後讓狀況越來越差。整體而言,似乎台灣不少軟體公司正經歷著類似的問題,但是目前看起來還能維持下去的公司決定繼續沉溺,幾乎不能維持下去的,就硬撐到看什麼時候會有藍海奇蹟可以出現。最後不斷的磨損員工的工作壽命,主管們還是只會坐在後面玩新接龍,看著E-mail發呆,作著了無新意且無濟於事的報表。
簡單來說,當你拿起打火機想抽根菸的時候,卻有個西裝鼻挺的人走過來跟你說:「幸福的小子,想當年我們要鑽上10分鐘的火,才能生起一個火苗!」的時候,你的拳頭常常會蠢蠢欲動。
By the way, 最近的摩斯厚燒醬味牛肉堡(チリバーガー)蠻好吃的,我喜歡她的肉醬。
PR
今天突然家人不知道哪根筋燒掉了,突然想去吃點特別的料理
所以就找了一家最近報紙有提到的藏式料理店-藏味館-嘗試看看
店門外觀:

門外竟然就擺了三隻既悠閒又很肥的兔子...不過超可愛:

我點的是250$的套餐,有沙拉,湯,主菜,主食,甜點跟飲料。出乎我意料的沒有等太久,菜就上來了(因為當時人已經不少了)。先上的是沙拉,糌粑跟湯:

她的沙拉醬我很喜歡,是有點酸味的肉醬,意外的跟生菜很合,濃湯也很棒,是很濃郁的牛肉湯,喝起來很有飽足感。然後接著是主食糌粑....
我只能說,我不是西藏人 囧
糌粑的味道很微妙,有點像是沒有甜味的森永牛奶糖,基本上就是奶油的味道非常非常的濃厚,而且入口非常的黏膩-沒錯-膩。我的第一口是沒有配任何東西下口,所以吃起來的味道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蠻恐怖的...XD。我自己是吃完第一個,就有點快要飽了的感覺(一份糌粑有五小塊,剛上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怎麼吃的飽啊,結果最後一個我是配著老哥的羊肉湯硬拼下去的....),整體而言就是非常的香而且油,不過就在大陸吃過糌粑的老媽說,基本上就是這個味道,而且還更油膩一點....當下我突然有點感謝我媽把我生在台灣而不是西藏。
接著上的是可以配飯或是糌粑的主菜:

最上面的是洋芋燉牛肉,左下是我點的香料乾炒羊肉,右下則是藏式辣子雞
洋芋燉肉非常的香,肉也很嫩,味道濃郁卻不鹹,我自己蠻喜歡的。香料乾炒羊肉有點像韓式烤肉的香料版,味道很香也很適合下飯,可惜羊肉炒的有點老,但是調味做的不錯。辣子雞有點像是糖醋的味道,雞肉入味但軟嫩不老,湯汁也很適合配烤餅或飯一起吃。不過基本上我都沒吃飯,而是每種都配糌粑一起吃,基本上跟湯汁泡在一起,就可以減少糌粑的油膩感,相當的具有"特色",不過這糌粑還是好膩啊....
最後是飲料跟甜點:

最上面的那一壺是我們另外點的酥油茶,左下角是甜點-甜寶貝,右下角是印度香料奶茶。期待已久的酥油茶總算上來了,一拿到鼻子邊,馬上就聞到濃郁的.....糌粑味,不,應該說是酥油跟奶味。厚重的味道真是讓我感到一陣酥麻(糌粑的味道還在口中翻滾),不過喝進口中之後,味道反而意外的甘醇,因為完全沒有加糖,所以喝起來是有點微鹹的感覺,基本上就像是沒有放糖的奶茶,其實我還蠻喜歡的(之前有去阿里巴巴的香料廚房喝過他的奶茶,也有類似甘醇的感覺),不過因為奶味很重,所以我自己喝了大概三杯就停下來了。
至於甜寶貝......是這餐中讓我最感到不解的一道料理,基本上它是紅蘿蔔打成泥,然後加上了神祕的甜味香料物質X,所以他的味道,該怎麼形容....有點像是人工甜味。而且它的那個甜味其實我不太能夠忍受(我基本上敢生吃紅蘿蔔,所以不是蘿蔔的問題),所以吃了幾口之後,我就放棄他了。他有點像有甜味的白蘿蔔泥(就是吃海鮮會吃到的那種),裡面還有一些好像是葡萄乾的東西,我不太確定,不過整體而言是一道很奇特甜點。
最後是印度香料奶茶,基本上就是很純正的印度奶茶,上面則是有灑肉桂粉,讓味道更突出一點。
雖然有點難以接受藏式料理的味道,不過吃過正統藏式料理的老媽說基本上味道沒有錯,只是西藏人的糌粑根酥油茶沒有這麼精緻,口感更狂野(?)一點,而酥油茶的奶味更重且粗糙,所以基本上這裏的酥油茶已經比較好喝了,所以我想他的味道應該就是很道地吧,畢竟嘗試不少異國料理的我,還是第一次讓我吃到頭上冒出問號的。
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跟朋友去冒險看看喔 XD
地址: 台北市浦城街13巷18-1號
所以就找了一家最近報紙有提到的藏式料理店-藏味館-嘗試看看
店門外觀:
門外竟然就擺了三隻既悠閒又很肥的兔子...不過超可愛:
我點的是250$的套餐,有沙拉,湯,主菜,主食,甜點跟飲料。出乎我意料的沒有等太久,菜就上來了(因為當時人已經不少了)。先上的是沙拉,糌粑跟湯:
她的沙拉醬我很喜歡,是有點酸味的肉醬,意外的跟生菜很合,濃湯也很棒,是很濃郁的牛肉湯,喝起來很有飽足感。然後接著是主食糌粑....
我只能說,我不是西藏人 囧
糌粑的味道很微妙,有點像是沒有甜味的森永牛奶糖,基本上就是奶油的味道非常非常的濃厚,而且入口非常的黏膩-沒錯-膩。我的第一口是沒有配任何東西下口,所以吃起來的味道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蠻恐怖的...XD。我自己是吃完第一個,就有點快要飽了的感覺(一份糌粑有五小塊,剛上的時候我還在想,這怎麼吃的飽啊,結果最後一個我是配著老哥的羊肉湯硬拼下去的....),整體而言就是非常的香而且油,不過就在大陸吃過糌粑的老媽說,基本上就是這個味道,而且還更油膩一點....當下我突然有點感謝我媽把我生在台灣而不是西藏。
接著上的是可以配飯或是糌粑的主菜:
最上面的是洋芋燉牛肉,左下是我點的香料乾炒羊肉,右下則是藏式辣子雞
洋芋燉肉非常的香,肉也很嫩,味道濃郁卻不鹹,我自己蠻喜歡的。香料乾炒羊肉有點像韓式烤肉的香料版,味道很香也很適合下飯,可惜羊肉炒的有點老,但是調味做的不錯。辣子雞有點像是糖醋的味道,雞肉入味但軟嫩不老,湯汁也很適合配烤餅或飯一起吃。不過基本上我都沒吃飯,而是每種都配糌粑一起吃,基本上跟湯汁泡在一起,就可以減少糌粑的油膩感,相當的具有"特色",不過這糌粑還是好膩啊....
最後是飲料跟甜點:
最上面的那一壺是我們另外點的酥油茶,左下角是甜點-甜寶貝,右下角是印度香料奶茶。期待已久的酥油茶總算上來了,一拿到鼻子邊,馬上就聞到濃郁的.....糌粑味,不,應該說是酥油跟奶味。厚重的味道真是讓我感到一陣酥麻(糌粑的味道還在口中翻滾),不過喝進口中之後,味道反而意外的甘醇,因為完全沒有加糖,所以喝起來是有點微鹹的感覺,基本上就像是沒有放糖的奶茶,其實我還蠻喜歡的(之前有去阿里巴巴的香料廚房喝過他的奶茶,也有類似甘醇的感覺),不過因為奶味很重,所以我自己喝了大概三杯就停下來了。
至於甜寶貝......是這餐中讓我最感到不解的一道料理,基本上它是紅蘿蔔打成泥,然後加上了神祕的甜味香料物質X,所以他的味道,該怎麼形容....有點像是人工甜味。而且它的那個甜味其實我不太能夠忍受(我基本上敢生吃紅蘿蔔,所以不是蘿蔔的問題),所以吃了幾口之後,我就放棄他了。他有點像有甜味的白蘿蔔泥(就是吃海鮮會吃到的那種),裡面還有一些好像是葡萄乾的東西,我不太確定,不過整體而言是一道很奇特甜點。
最後是印度香料奶茶,基本上就是很純正的印度奶茶,上面則是有灑肉桂粉,讓味道更突出一點。
雖然有點難以接受藏式料理的味道,不過吃過正統藏式料理的老媽說基本上味道沒有錯,只是西藏人的糌粑根酥油茶沒有這麼精緻,口感更狂野(?)一點,而酥油茶的奶味更重且粗糙,所以基本上這裏的酥油茶已經比較好喝了,所以我想他的味道應該就是很道地吧,畢竟嘗試不少異國料理的我,還是第一次讓我吃到頭上冒出問號的。
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跟朋友去冒險看看喔 XD
地址: 台北市浦城街13巷18-1號
終於到了今天呢! 買到了栗林みな実跟美郷あき演唱會的票。尤其是栗の子,期待它的Live已經好久了啊,沒想到就在上一次聽完夢幻的KOTOKO Live之後,還有機會再聽到另外一個我期待已久的歌手。而且最讓我驚訝的其實是美郷あき也一起來了,原本我還對他來台灣的可能性已經斷念了呢....沒想到真的有這個機會,可以親耳聽到他的演唱,真的非常非常期待12/23的到來!
不過也讓我想到上一次在Luxy聽到KOTOKO的Live,真是相當令我感動。不但Luxy的音場也做的非常好,更別提KOTOKO的唱功了,直到聽到現場才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已經完全跳脫出アニソング歌手的等級,場內的氣氛更是High到了極點,如果有機會的話,還真希望他能夠再來一次。
不過話說回來,就在我買完票之後,才得知12/23還有另外一個人要來,那就是下川みくに,我真是錯愕到了極點(我相信很多人一定跟我一樣錯愕),因為竟然在同一天的同個時間,真是相當的可惜啊....不知道みくに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一次台灣呢,因為他也有很多歌我想聽啊!~~(吶喊)
現在就靜靜的期待12/23的到來吧!
PS. 這張照片是用新手機照的歐~夜晚的台北街頭也是很有感覺的,呼呼~
說到程式的版本控管,最常被用到的大概就是CVS/SVN這類的東西,而之前也為了要能夠在外面Commit code回家裡,所以也再桌機上架了一個SVN方便做一些程式的二次備份。
直到親眼看到之前,我一直以為會要去架SVN的人,都大概了解SVN。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似乎很多人都懶的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東西上面。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或許是我太龜毛了吧?
不過還是想提一下,在幫一個新專案架起版本控制時,一些我認為很重要但常被忽略的事情。
我的開發平台是eclipse + subclipse:
1. 忽略(Ignore)不需要被控制的檔案
包括 build, log 這類會一直被 rolling 的檔案,只會讓 Repository 變的更大而且複雜,完全沒有控制的必要,但是常常有人就只是不去管他,但我看到build資料夾上面有一個"?",就會讓我感到全身不自在。
2. 視情況忽略因"機"制宜的檔案
使用IDE開發時(如 eclipse),會有一些.settings, .project的檔案,但是每個人的設定不一定相同,有的時候這些設定反而會得要讓人一個一個去更改設定,我自己是相當不喜歡這個動作。而在取出專案時,這樣Subclipse雖然不會自動幫你指定專案型態,不過這樣就可以讓你手動選擇要以什麼樣的模式來取出專案,這樣的彈性似乎比較高?或許這見仁見智。
3. 總是做好送交(Commit)檔案時的註記
很多人在送交程式時,常常沒有去做些簡單的memo,導致未來如果在某個版本上出了問題,就得要靠一些外部的紀錄或是大腦這個糟糕的記憶媒介,在全部沒有做註記的歷史資料(history)海中一個一個找是哪個才是你要的版本,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請在送交(commit)程式前,做好這個不起眼的動作。
4. 編輯IDE難以控管的檔案時,記得要做鎖定的動作
尤其當一個檔案同時在被很多人修改時,常常改完了要送交時,才發現這個檔案已經被人捷足先登而out of date,這時候才會氣的牙癢癢的心想,為什麼不先lock住這個檔案,為了維持同事間的良好工作氣氛,請別忘了做這個小動作。對了....修改完之後也別忘了解除鎖定,要不然別人還是會氣的牙癢癢的。
5. 分支(branch)跟主幹(trunk)一樣重要
我以為這是很基本的概念,但令人難過的是我已經不只一次看到 Repository 裡面只有主幹(trunk)的存在。我曾經在一個即將要上線的案子中,由於不得已臨時做了framework的migrate而體會到製作分支(branch)的重要性。熟悉之後,用標記(tagging)的方式對運作中的系統做類似功能的修正,也會大幅的增加版本控制的穩定性及易回朔性,減少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及風險。
6. 定期備份
似乎這並不是最一般的流程,不過由於SVN在粗糙的操作下容易讓整個檔案系統在無意間被毀掉,所以備份其實也是蠻重要的工作,不過就我所知有在做備份的人似乎不太多,或許工程師們都很謹慎吧(?)
其實還有不少,不過有些太瑣碎了,而且有些只是我的個人偏好,所以只提出上面幾點我覺得很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東西。
總之,SVN真是個好東西,好東西要用好的方法去用,才能發揮好的功能。
直到親眼看到之前,我一直以為會要去架SVN的人,都大概了解SVN。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似乎很多人都懶的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東西上面。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或許是我太龜毛了吧?
不過還是想提一下,在幫一個新專案架起版本控制時,一些我認為很重要但常被忽略的事情。
我的開發平台是eclipse + subclipse:
1. 忽略(Ignore)不需要被控制的檔案
包括 build, log 這類會一直被 rolling 的檔案,只會讓 Repository 變的更大而且複雜,完全沒有控制的必要,但是常常有人就只是不去管他,但我看到build資料夾上面有一個"?",就會讓我感到全身不自在。
2. 視情況忽略因"機"制宜的檔案
使用IDE開發時(如 eclipse),會有一些.settings, .project的檔案,但是每個人的設定不一定相同,有的時候這些設定反而會得要讓人一個一個去更改設定,我自己是相當不喜歡這個動作。而在取出專案時,這樣Subclipse雖然不會自動幫你指定專案型態,不過這樣就可以讓你手動選擇要以什麼樣的模式來取出專案,這樣的彈性似乎比較高?或許這見仁見智。
3. 總是做好送交(Commit)檔案時的註記
很多人在送交程式時,常常沒有去做些簡單的memo,導致未來如果在某個版本上出了問題,就得要靠一些外部的紀錄或是大腦這個糟糕的記憶媒介,在全部沒有做註記的歷史資料(history)海中一個一個找是哪個才是你要的版本,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請在送交(commit)程式前,做好這個不起眼的動作。
4. 編輯IDE難以控管的檔案時,記得要做鎖定的動作
尤其當一個檔案同時在被很多人修改時,常常改完了要送交時,才發現這個檔案已經被人捷足先登而out of date,這時候才會氣的牙癢癢的心想,為什麼不先lock住這個檔案,為了維持同事間的良好工作氣氛,請別忘了做這個小動作。對了....修改完之後也別忘了解除鎖定,要不然別人還是會氣的牙癢癢的。
5. 分支(branch)跟主幹(trunk)一樣重要
我以為這是很基本的概念,但令人難過的是我已經不只一次看到 Repository 裡面只有主幹(trunk)的存在。我曾經在一個即將要上線的案子中,由於不得已臨時做了framework的migrate而體會到製作分支(branch)的重要性。熟悉之後,用標記(tagging)的方式對運作中的系統做類似功能的修正,也會大幅的增加版本控制的穩定性及易回朔性,減少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及風險。
6. 定期備份
似乎這並不是最一般的流程,不過由於SVN在粗糙的操作下容易讓整個檔案系統在無意間被毀掉,所以備份其實也是蠻重要的工作,不過就我所知有在做備份的人似乎不太多,或許工程師們都很謹慎吧(?)
其實還有不少,不過有些太瑣碎了,而且有些只是我的個人偏好,所以只提出上面幾點我覺得很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東西。
總之,SVN真是個好東西,好東西要用好的方法去用,才能發揮好的功能。
前段時間在網路上瀏覽文章時,意外的看到一篇blog
文中提到之前受到非常熱烈討論的M型社會問題
雖然裡面的觀點我很欣賞,不過其實這根本不會讓我想要拿出來特別討論一番
因為我不算經濟領域的專門,對M型社會的認知也有限
不過正巧昨天我們陳總統說了一句有趣的話
↓(yahoo新聞,安全連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8/5/nuli.html
正好讓我聯想到M型社會這件事情
我看到有些人說,目前台灣有許多中產階級,或是經濟能力不是非常強的人
卻也想過高產階級的優渥生活,換句話說是這些人的心態,讓社會呈現M型
不過我在想,就以台灣來說的話,其實這些人-我有點類似這種狀況-其實是有點無奈的
來說說食物吧,其實台灣的食物整體而言,算是物美價廉的
但是整體而言,僅限於一些平價的"當地食物"
什麼意思呢? 讓我來舉日本的居食屋「和民」來說好了
當你比較過台灣與日本的平均所得跟他餐點的單價之後,你就會開始懷疑
老天,我有賺這麼多錢嗎? 為什麼我們的物價看起來如此的貴?
舉凡進口的車類、電器用品、食物、等等,3C商品算好的了,在台灣的價格幾乎都高的扭曲
換句話說,並不是市井小民們喜歡買著一杯接近100元的咖啡
而是那杯咖啡究竟為什麼到了台灣之後,會變成了接近100元的這種不合理價格
大力推崇自由經濟市場的台灣,這幾年國內薪水成長微幅 (平均)
但是物價倒是提升不少,再加上人類的慾望本來就是會成長的
所以在這種趨勢下,緩慢步向M型社會,似乎好像也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倒是我覺得,這種趨勢,也不是能夠說從自己做起就做得到的
所以大家開始更努力賺錢,然後,台灣的工時就變成四小龍中最長的了
要跟M的另一個頂峰的人打交道?
摸摸鼻子打拼,要不然就期待下輩子生在好一點的家庭吧
文中提到之前受到非常熱烈討論的M型社會問題
雖然裡面的觀點我很欣賞,不過其實這根本不會讓我想要拿出來特別討論一番
因為我不算經濟領域的專門,對M型社會的認知也有限
不過正巧昨天我們陳總統說了一句有趣的話
↓(yahoo新聞,安全連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8/5/nuli.html
正好讓我聯想到M型社會這件事情
我看到有些人說,目前台灣有許多中產階級,或是經濟能力不是非常強的人
卻也想過高產階級的優渥生活,換句話說是這些人的心態,讓社會呈現M型
不過我在想,就以台灣來說的話,其實這些人-我有點類似這種狀況-其實是有點無奈的
來說說食物吧,其實台灣的食物整體而言,算是物美價廉的
但是整體而言,僅限於一些平價的"當地食物"
什麼意思呢? 讓我來舉日本的居食屋「和民」來說好了
當你比較過台灣與日本的平均所得跟他餐點的單價之後,你就會開始懷疑
老天,我有賺這麼多錢嗎? 為什麼我們的物價看起來如此的貴?
舉凡進口的車類、電器用品、食物、等等,3C商品算好的了,在台灣的價格幾乎都高的扭曲
換句話說,並不是市井小民們喜歡買著一杯接近100元的咖啡
而是那杯咖啡究竟為什麼到了台灣之後,會變成了接近100元的這種不合理價格
大力推崇自由經濟市場的台灣,這幾年國內薪水成長微幅 (平均)
但是物價倒是提升不少,再加上人類的慾望本來就是會成長的
所以在這種趨勢下,緩慢步向M型社會,似乎好像也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倒是我覺得,這種趨勢,也不是能夠說從自己做起就做得到的
所以大家開始更努力賺錢,然後,台灣的工時就變成四小龍中最長的了
要跟M的另一個頂峰的人打交道?
摸摸鼻子打拼,要不然就期待下輩子生在好一點的家庭吧
先來說說為什麼會開這個blog吧
最早的時候,其實我是想弄個網頁 (結論!?)
在大約兩年前,當時台灣的blog差不多進入成長的高峰期
很多不會寫網頁,或是沒有時間寫網頁的人,或是懶的寫網頁的人
就開始使用blog來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札記
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把這個該死的網站架起來的
↓
http://kdp.tonosama.jp/
在我做的很快樂(=痛苦)的同時
我發現我把它做的越來越像blog
而且後來因為職業病使然,我開始寫程式來把我的文字檔轉成網頁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我在做一人blog (驚醒)
不過維持網頁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還要想著一些設計的問題
更不必提寫完之後還要作上傳的動作,而且缺乏了一些可攜性
所以大概在最近,我萌生了退讓的念頭
於是,這個blog就產生了
而且,開始上班之後,空閒的時間變多了(誤)
有的時候很想把一些想法放到網站上
但是偏偏那麻煩的過程常常害我寧願趴下去睡一覺
於是,這個blog就產生了 (不要說第二次!)
還是維持以前的一貫風格
他不會有什麼內容的
最早的時候,其實我是想弄個網頁 (結論!?)
在大約兩年前,當時台灣的blog差不多進入成長的高峰期
很多不會寫網頁,或是沒有時間寫網頁的人,或是懶的寫網頁的人
就開始使用blog來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札記
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把這個該死的網站架起來的
↓
http://kdp.tonosama.jp/
在我做的很快樂(=痛苦)的同時
我發現我把它做的越來越像blog
而且後來因為職業病使然,我開始寫程式來把我的文字檔轉成網頁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我在做一人blog (驚醒)
不過維持網頁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還要想著一些設計的問題
更不必提寫完之後還要作上傳的動作,而且缺乏了一些可攜性
所以大概在最近,我萌生了退讓的念頭
於是,這個blog就產生了
而且,開始上班之後,空閒的時間變多了(誤)
有的時候很想把一些想法放到網站上
但是偏偏那麻煩的過程常常害我寧願趴下去睡一覺
於是,這個blog就產生了 (不要說第二次!)
還是維持以前的一貫風格
他不會有什麼內容的
